自国家“3060”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整个暖通空调行业需要在节能低碳减排中进行提速,从相关部门到学术组织,从主机端到供应链,从单位到个人都要众志成城、持续创新,在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下,努力取得低碳减排的胜利。热泵家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徐鸿总工以及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制冷与人工环境系张小松教授,谈谈在时代赋予的热泵产业机遇下,我们将如何深耕热泵市场。
王如竹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眼下,热泵产业的热度走向了全新的阶段,更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焕发了更多的活力。对此,王如竹教授表示,这就是热泵产业发展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当然,王如竹教授对热泵技术的应用探索仍在不断的升维中,特别是在高温热泵领域的技术升级上,也提出了自身的研究思路。实际上,未来的能源应用将会走向清洁化,无论是热泵产品的应用,还是余热的回收,蒸汽的利用等等,都将通过系统的优化,为这一目标的达成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当然,通过系统的优化实现能效的提高,同时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其所带来的价值显然非同小可。
“可以说,热泵从此前能源的利用方,正逐渐走向成为能源的供应方,将会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王如竹教授坦言。实际上,这也是当下热泵产业走向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更强调清洁能源应用的时代背景下,热泵对于能源结构的改善,已经在过去的长时间的实践中,走出了自身的发展之路。眼下,当化石能源应用的收紧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借助热泵这一清洁能源制热的系统形式,无疑也给节能减碳这一目标提供了积极的作用,而这恰恰已经成为热泵产业未来所需要不断精进的目标和使命。
徐鸿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总工
“对于热泵‘热’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各个厂家的热泵技术日渐提升;其次是消费者生活水平与需求的提升促进了这一市场的发展;再者国家双碳目标的落地对于产品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热泵技术‘高能效’的特点促使其在好的时机下实现了‘爆红’。”对于今年的“热泵”现象徐鸿如此说道。
对于热泵技术应用,目前主要聚焦在供暖、热水、加热源三个板块,而在这三大板块中还有更细分的应用场景,所以热泵的技术和产品都需要进一步延展,这是徐鸿对于热泵最大的希冀。他补充道:“热泵应用的领域非常宽泛,差异性的需求势必要求热泵技术和产品的细化。就比如粮食烘干和衣物烘干,虽同样是烘干但显然技术难度不可同一而语;大型工业供热需要的高温热泵和家用采暖需要的中低温热泵显然不在同一难度范畴,即使产品技术都已成熟,这之后还有降低成本等一系列过程,所以要做到市场全覆盖,热泵行业还需要继续努力。”
事实上,从徐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想要真正落地生根,向上生长,不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应用方面都需要彻底打通。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在全社会号召技术创新、低碳发展的背景下,热泵技术发展显然要围绕能效、环保做文章,比如二氧化碳热泵技术、多能源耦合应用。显然,热泵技术面对机遇很多、市场很大,但作为行业中人,想要真正发挥出热泵最大的价值,需要以长期主义的精神去耕耘。”
张小松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制冷与人工环境系 教授
张小松教授表示,得益于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认识逐渐加深,热泵技术在近年来异常火热,对于热泵的研究也逐渐趋于成熟。
对于热泵技术的发展前景,张小松表示:“热泵技术是利用可再生的低品位热源,它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可大大减少燃烧矿物燃料而引起的污染物排放。因而从整体来看,在行业快速成长过程中,热泵健康、节能、环保的主旋律必然不会改变,热泵的发展前景光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如果能实现热泵的可再生能源或者是余热资源的多能互补,充分回收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中的低温余热资源,发挥热泵技术的真正优势,我认为热泵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最后,张小松表示,论坛的开展和课题的讨论要注重落地,要为消除行业前进阻力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案,作为从业者更要冷静分析该项技术,既要加大创新力度,同时也要把关键技术问题做透,而不是一哄而上,被利益牵着鼻子走,舍本求末,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从而推动行业更好地发展。